
計畫簡介
翻轉|東勢心價值
東勢區為臺灣知名的水果之鄉,雖然背負著如此盛名,卻難以消除產業端與文化面背後的隱憂與危機:產業鏈的剝削、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問題、土地與水源汙染的環境負荷、人口老化與外移等問題日趨嚴重。另一方面,人與人的情感維繫日漸薄弱,伴隨著距離感,使得世代之間難以透過互動進行文化與意識的傳承,逐漸形成溝壑,導致文化斷層,這些永續與社區意識薄弱(SDG11永續城市及社區)的問題,需要找到能夠重新凝聚彼此的力量。

計畫架構

攜手邁進的信念│綠色諧能‧循環永續之國際共好計畫
前期(107-108年)計畫中,本團隊以建立基礎與地方鏈結為目標,規劃「綠能科技擾動環境議題」、「建構地方與人文科技地圖」、「翻轉剩食心價值鏈結社區」、「社會設計帶動地方經濟」與「國際經驗交流共享」等解決方案,以農產加值與數位行銷改善產業剝削,並導入生質能資源技術,解決農業廢棄物問題,翻轉慣行農法進入循環經濟架構(SDG12負責任的消費及生產);透過地方人文與生態踏查,強化地方溝通與資訊交流;以科普教育傳播知識及現地工作坊,交流創新技術,而開創青年返鄉之契機。
本期的「綠色諧能‧循環永續之國際共好計畫」要持續連動地方既有地、產、人資源,確立該地方特有的獨特性與核心價值,設計翻轉地方的產業策略,以「創意+創新+創業」的輔導機制,透過綠色諧能科技開發綠色能源、友善農資材與高附加價值農產品,並採智慧人文行銷及培育創新產業經營人才,創造地方永續性新價值經濟;規劃及發展綠色諧能科技國際課程與工作坊,培育國際移動力人才,攜手夥伴探討全球低碳綠能與永續發展議題(SDG7可負擔的能源),將地方的「作品、產品、商品」創造兼具「設計力、生產力、行銷力」的關聯效應,構築出未來的執行推動架構,提升本校及夥伴學校之國際影響力。

CSR×USR|迎向諧能美好未來
全球化後,國際間面臨許多共通的問題,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」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便在這樣的脈絡下應運而生,國際間共同在「永續發展」的共同圖像與行動目標上,創造跨議題與跨領域下,更多共好的可能性。永續發展目標已不單單是國家之間的義務,是每一位地球公民的責任,從縣市層級、企業,甚至是各級學校,都紛紛群起號召響應,投入這項「翻轉世界」的政策,從共好的基石構築,成為一股社會的領導力量。
企業若能「取之社會、用之社會」,發展企業社會責任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 CSR),將成為朝向永續發展上的重要推手;大專院校師生在專業領域持續鑽研創新之外,若能主動積極與當地社經及產業發展結合,將知識傳遞予社會大眾,便是對於大學社會責任(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,USR)的實踐,企業與大專院校若能攜手共作,勢必將帶動所在地區繁榮與發展,共創諧能共好的未來。
本計畫以生物氫能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換為生質能源與有機肥,藉由綠色諧能(Green Synergy)的循環永續、綠能科技及與夥伴的共生共作概念進行地方創生,透過「共好學校」的在地持續深化與廣銷加值友善農業,並採智慧人文行銷,以「山城漫遊」系列體驗、「饗食樂活」的共善文化注入,培植創新與經營模式,創造地方永續性新價值經濟,進而規劃及發展綠色諧能科技國際課程與工作坊培育知能,達到「國際共享」的諧能目標。
